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──創作,是自我又自私的

by  Lane Chen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

話說我想要寫這篇文章的起因,在於有一次我與攝影家何經泰的訪談。

        何經泰先生是一位國內的報導(或說是紀實)攝影家,他除了有多年的新聞攝影經驗外,也不斷的在進行創作的工作。他之前在90年辦過一次名為「都市底層」的 個展,並把它發行出書。「都市底層」的內容主要在於拍攝大都市中,生活於最底層、最陰暗的一群人(像是乞丐、遊民等等)。他呈現的方式是讓這群人一個一個 站在鏡頭前面,像是拍肖像照一樣,使用最標準的構圖、完美的打光、紮實的洗相放相技巧,用很好的中型相機來拍攝、來呈現。「都市底層」的表現方式有許多人 並不是很認同,而我正是其中一個。

 
老實說我對於這個專題蠻滿感冒的,在看過何經泰先生的作品後,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太浮面、太華麗了。或許自己曾有的社工經驗,讓我覺得拍攝者利用了相機呈現 一個黑暗面之後,又很快的抽離,感覺不到關心。於是藉著那次訪談的經驗,我誠實的對何經泰先生說出了自己對他作品的感覺。

        「我本來就沒有期望『都市底層』有甚麼多偉大的影響力,那不過是我創作的作品而已。」何經泰先生很豪爽的說:「
既然是自己的創作,為什麼要給自己那麼多的限制呢?

        「誰規定拍遊民不可以把他們拍的工工整整的、規規矩矩的,為什麼不能用哈蘇來拍這生活在底層的人?誰規定拍他們一定要拍他們生活的樣子?誰規定我拍完後還 要繼續追蹤、關懷他們?我不過是個攝影者,沒有這樣的力量。這些不過是我選擇的創作表現方式而已!」

        那天的話一直衝擊著我,為什麼要在自己的創作加上框框?如果創作真的是這樣,那我們有很多的東西可以推翻的。隨便舉個例子來說吧,構圖的黃金切割法,並不 一定是最美的,那不過是一種統計出來大多數人視覺上的美。你可以取悅大多數人的視覺,但如果你屬於很少數的那群人,你也可以尊重自己的美感,愛怎麼構圖、 就怎麼構圖。

        於是,你可以堅持絕不格放、但也可以只抓取底片中的一小塊。照片不一定是四個邊、高興的話你用火把邊燒的參差不齊都可以。你可以一生追隨安塞亞當斯,努力 追求第一階到第十階完美的層次表現、也可以拍一張污漆嘛黑甚麼咚咚都沒有的照片來呈現自己的格調。你可以每一張照片都對焦精準、也可以讓它晃得不知所云。 最後你會發現,創作的範圍是很寬廣的,很自由的,我想一份創作如果沒有先滿足自己的表現慾望,只可以拿來取悅大眾,創作者在最後還是會覺得心中的空虛感。

        取悅大眾是比較容易的一件事,但是要滿足自己真正創作的慾望是比較容易受限的,我們天生接受了太多制約式的教育,於是變成只能在一個又一個的框框中來表現 自己。或許當你對自己的作品已經沒有任何的成就滿足感之後,不妨回頭想想自己到底有沒有突破這些藩籬,真正的先取悅了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說:「創作,是自我又自私的」,這篇文章附上的是我拍的家庭照,對焦不準、晃動構圖也不是挺好,有很多人不喜歡,但是我還是認為它是一張創作,而且我很滿足。     


何經泰網站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ean199043 的頭像
    sean199043

    象牙塔

    sean1990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